版权所有© z6尊龙ag旗舰厅-尊龙注册平台-Z6尊龙官网入口 生意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网站建设:z6尊龙ag旗舰厅 福州 越ICP备56000232号
400-6263-889
地址:福州市马尾长安投资区
18050788988
《说文解字》第851课:秋天总说“贴秋膘”“膘”是什么?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本课讲“肉”部的三个汉字,分别是:“膘、[上帥下肉]、膫”。这三个字,只有“膘”在现代汉语为次常用字,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《现代汉语次常用字表》中,我们每到秋天会说“贴秋膘”,就是这个“膘”字。
(一)piǎo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膘,牛脅后髀前合革肉也。从肉,㶾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牛肋后,大腿前皮肉相合的地方,也就是牲畜小腹两边的肉。
段玉裁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合革肉者,他处革与肉可分剥,独此处不可分剥也。《七发》所谓‘犓牛之腴’。毛传云:‘射左膘。’《三苍》云:‘膘,小腹两边肉也。’”
《诗·小雅·车攻》:“大庖不盈”句,毛传:“一曰乾豆,一曰宾客,三曰充君之庖。故自左膘而射之,达于右腢,为上杀。”对于猎获的动物,一等的拿来供宗庙祭祀的乾豆使用;二等的拿来招待宾客:三等的做君王的食物。如果射杀的时候,从左边小腹射穿右肩(射中心脏)而死的为第一等(即所谓的“上杀”,不损坏猎物的皮革,又保证了样貌的完整性)。
(1)膘[月臯]。同“[月猋][月臯]”。《集韵·宵韵》:“[月猋],[月猋][月臯],肿欲溃。或从票。”
(2)肥肉。这个用法在现代汉语最为常用。多指牲畜,有时也指人。如:膘满肉肥;猪上膘。所谓的上膘,就是长了肥肉。
马致远《耍孩儿·借马》:“近来时买得马蒲枪骑,气命儿般看承爱惜,逐宵上草料数十番,喂饲得膘息胖肥。
每到秋天,我们经常会听到”贴秋膘“这个词,这是沿袭古时候的风俗,由于夏天天气炎热的原因,人们通常会“苦夏”(因炎热而吃不好,也睡不好,导致身形消瘦),而到了秋天,气候凉爽,于是人们会肥夏天损失的肥肉补回来,就叫“贴秋膘”。不过,到了现代,出于健康考虑,“贴秋膘”还是要谨慎,毕竟“膘”这个东西,“贴”上去容易,“揭”下来难。
2、[上帥下肉]膟(现代汉语用膟,为表述方便,下用膟)。读lǜ。《说文解字》给出的解秋是:“膟,血祭肉也。从肉,帥声。膟,[上帥下肉]或从率。”形声字,本义是祭祀所用的牲血。
《礼记·祭义》:“鸾刀以刲,取祭祀所用的牲血膋,乃退。”孙希旦《礼记集解》:“膟,血也。”然后用莺刀分割牲体,取出血和肠间脂肪献祭,退下。
本义之外,膟也用来指肠间的脂肪。《广韵·术韵》:“膟,肠间脂。”陶宗仪《辍耕录》卷一:“(河豚)腹中之膟曰‘西施乳。’”
(一)liáo。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《说文解字》标注的读音,给出的解释是:“膫,牛肠脂也。从肉,尞声。《诗》曰:‘取其血膫。’膋,膫或从勞省声。”形声字。本义是牛肠的脂肪。
这里的《诗》指《诗·小雅·信南山》,膫,今本《诗》写作“膋”。“取其血膫”,即取来它的血和脂膏。
(1)男子或雄性动物的生殖器。马致远《岳阳楼》第一折:“灌得肚儿胀,溺得膫儿疼。”洪昇长生殿·进果》:“马死单单剩马膫。”
(2)通“憭”。精明。朱骏声《说文通训定声·小部》:“膫,假借为憭。”明代董斯张《广博物志》卷五引《诗含神雾》:“秦地处仲秋之位,田懦弱,女高膫。”韩敬注:“膫,明也。”
(3)汉侯国名。《集韵·萧韵》:“膫,汉侯国名。在南阳。”《汉书·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》:“膫侯次公。”
同“爒(燎)”。烧;烤。《广韵·笑韵》:“膫,炙也。”周祖谟《广韵校勘记》:“敦煌王韵此字作爒。案膫、爒一字。故宫王韵作膫,注云:‘又爒。’本书小韵有爒字。”